• 乙烷出口遭拦截,化工原料涉军工威胁?中国商务部:坚决反对!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6-24 10:04    点击次数:71

    《美方突然断供乙烷,中国化工产业如何破局?》

    6月5日,北京商务部例行记者会现场,气氛比往常凝重得多。

    发言人何咏前眉头紧锁,面对记者提问时,罕见地连用三个“坚决”——“坚决反对、坚决采取措施、坚决维护权益”。

    台下记者们面面相觑,意识到这次的事情,恐怕没那么简单。

    就在一个月前,中美双方还在日内瓦经贸会谈上握手言和,承诺共同维护贸易稳定。

    可谁能想到,短短几周后,美国竟突然宣布停止对华出口乙烷,理由是“可能用于军事用途”。

    这一刀,来得又快又狠。

    一场早有预兆的“断供”

    乙烷,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化工原料,其实是塑料、橡胶、合成纤维等产品的关键上游材料。

    中国每年进口的乙烷中,95%来自美国,乍一看,似乎被“卡脖子”了。

   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

    “美国这一招,更像是‘自断财路’。”国内某大型石化企业高管私下透露,“他们以为我们离了美国乙烷就活不了,可实际上,我们早就留了后手。”

    原来,中国乙烯生产的主要原料并非乙烷,而是石脑油,占比高达68%。

    乙烷虽然便宜,但并非不可替代。

    中东、俄罗斯的乙烷供应充足,价格虽略高,但远不至于让国内企业陷入绝境。

    更关键的是,美国这一刀,砍向的不仅是中国的供应链,更是他们自己的企业利润。

    2024年,美国乙烷产量高达6100万吨,其中近一半销往中国。

    如今突然断供,美国天然气公司的仓库恐怕很快就要堆满了。

    “断供”背后的稀土博弈

    为什么美国突然翻脸?业内普遍认为,这和中美之间的稀土博弈有关。

    5月中旬,中国恢复了对美部分稀土磁铁出口,但数量有限,远不能满足美国企业的需求。

    美方多次施压未果,甚至试图通过高层通话寻求解决方案,但最终被拒。

    “他们急了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贸易专家分析,“稀土是高科技产业的‘命脉’,美国想用乙烷断供来逼我们在稀土问题上让步,但这招恐怕打错了算盘。”

    事实上,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短期内难以撼动,而乙烷的替代方案却比想象中多得多。

    危机中的转机:国产替代加速

    美国的断供,反而给中国化工行业敲响了警钟——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
    中泰化学的技术团队最近迎来重大突破,他们的深冷分离技术成功将乙烷提取效率提升至95%,成本虽比美国高30%,但已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。

    更令人振奋的是,中国正在探索绿色化工新路径——利用风电、太阳能制氢,再结合二氧化碳合成甲醇,最终裂解成乙烯。

    这条技术路线不仅环保,还能彻底摆脱对进口乙烷的依赖。

    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”一位资深化工专家感慨,“美国的断供,反而倒逼我们加速技术升级,长远来看,未必是坏事。”

    结语:合作还是对抗?

    美国这次的操作,让人不禁想起那句老话——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”。

    一边喊着要合作,一边又频频使绊子,这样的“伙伴关系”,还能持续多久?

    或许,再过几年回头看,我们会发现,正是这些外部压力,让中国化工产业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
    而美国企业,可能正为今天的短视决策后悔不已。

    你觉得,面对这样的对手,我们还能抱有多少幻想?